校友会
人物
人物访谈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人物访谈 > 正文
身边人 | 陈诒道:以三尺讲台,赠星辰大海
发布时间:2023-12-11 08:26:20 来源: 作者: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初等教育学院2020级小学教育(中文与社会方向)的陈诒道,勇敢去追寻梦想,路途充满坎坷和挑战,这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身边人

陈诒道在参加教育实习

 

薪火相传,不息之河

 

 

在被海师录取之后,陈诒道找过学长学姐们,去了解即将学习生活四年的地方。从学长那了解到学校有很多社团和组织,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校报。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社团组织,经历一番思想斗争,他最终选择了校报,成为校报的一名校园记者。

 

随着专业能力逐步提升,大一时期的陈诒道还需要高年级记者修改副刊,到大二时他终于发表多篇自己的作品。尤其是策划公众号推文时,陈诒道发现仅仅“想出点子”是不够的,必须得“有所思考”。推文属于新媒体作品,跟通讯、消息、副刊不太一样。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包括排版预设。所以陈诒道还会与新媒体部的同学阐述他设计好的排版。

 

身边人

校报换届大会合影

 

参考要有路径,思索要有方法。在他担任干事时,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是:“当时在写2018级学姐的人物通讯,自己已修改多遍,又请学长学姐帮我修改,感觉稿件已经成熟之后,才拿给那位学姐确认。”学姐却约陈诒道在办公室,亲自指导他人物通讯的写法,这时候,他心中豁然开朗。从这时起,陈诒道才明白,只有用心去做,去体会,才能获得成长;至关重要的一些东西,都是用眼睛看不到的。

 

大三的陈诒道成为了总编室成员,主要工作是对校报的文稿提出修改意见,校对报纸。慕然回首,播下的种子,长出了树苗,浇灌之后,再到成为参天大树。

 

 

 

身边人

陈诒道与校报成员的合影


 

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段时光,是心灵的归依,更是梦想之地。从被学长学姐们照顾,到指导学弟学妹们;从起初发报纸的磕磕巴巴,到最后能站在全局思考工作,并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延续校报的传统。

 

 

于教育之道,不断学习

 

高考后的陈诒道历经层层选拔,入选“一专多能”乡村教师定向公培生,成为海南省未来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优秀教师中的一员。

 

在学院的安排下,从大一开始,陈诒道根据学校的培训计划,开始教育见习,到各个小学去做专业实践,切身体会教育的意义。同时,尝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做准备。

 

历经三年的沉淀,陈诒道认为自身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提升,也想为海南的农村文化建设出一份力,于是选择投身于由初等教育学院开展的“三下乡”活动。

 

为更好地转变角色,保证教学质量,他们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与指导,有助于对原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学习到不少宝贵的实践技能。培训后,陈诒道便跟随大部队走进小镇里,给村民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土地保护、卫生健康、防灾减灾等相关科学知识,还会根据村民的了解程度作科普。陈诒道与队友们通过互动问答、举例说明等方式让村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文化知识,加强他们在生态保护、节能减碳方面的意识。

 

虽然天公不作美,受台风“泰利”的影响,他们无法顺利完成所有课堂教学,却毫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台风期间,陈诒道采用线上授课的方式为孩子们教学。作为一名新手教师,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传授给孩子们。

 

身边人

陈诒道在“三下乡”教学时

与学生课间讨论

 

台风过境,他们科普的步伐并没有停下,紧接着就开展“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缺少普通话环境的地区,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关注,帮助孩子们说好普通话,也是在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语言文化之路上迈出第一步。

 

切实为乡村文化发展奉献自己的青年力量,这也是陈诒道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初衷,参加完这次活动也让他朝着理想中的目标更近一步。

 

 

责任之重量,为未来开花

 

大学的时光,在回顾中总是别具一番风味。不论是实践教育,还是“海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志愿馆员”“临高海滩净滩活动”志愿者经历,抑或是和伙伴们一起参与的“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都让陈诒道更加明确自己的前进方向。

 

向梦想追逐的路上,不免会有疲乏之时。学无止境,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陈诒道会选择换一个环境学习,调整心态继续拼搏。生活上,碰见不顺心的事,他会去公园散步,及时调整心态,然后继续向前迈进。

 

正在进行大四实习的他,在实践期间经常联系指导老师交流,主动多上一些课,锻炼自身。陈诒道作为定向公培师范生,在实习中提升专业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完成学业后,他将前往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教书育人。

 

陈诒道在实习时每周都在国旗下宣誓,“教育是将心灵献给心灵,用人格来引领人格。”深受此理念的影响,未来他也将继续行走在“教师育人”这一任重而道远的路上。

 

 

“我觉得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曲折。人和人之间的确存在差异,虽然方向是一样的,但不免有的人要花费更多时间才能到,这并没有关系,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慢一点。”

 

时光如流水般逝去,彼时的少年站在成长的尽头,回首过去,一路崎岖早已繁花盛开。欢送他,迈向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