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翊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专业班级:国际教育学院2017级汉语国际教育1班
担任职务:曾担任班级副班长职务,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院党支部学生支部组织委员。
所获荣誉:2019-2020年度国家奖学金、叶圣陶奖学金获得者,专业绩点3.8。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三好学生”等,被评为2021届优秀毕业生、2019年度“银奖志愿者”。曾获“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二等奖、“互联网+”大赛获校级创意组三等奖、2017-2018学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电影三等奖、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优秀奖、校第八届、第九届教师技能大赛文科组优秀奖等。
01抉择:我非池中物,怎甘于平凡
如果不是那年夏天一次艰难的抉择,唐翊的大学生活可能普普通通、毫无波澜。
当同级的同学都已经步入向往中美好的大学校园,他依旧埋首书案,彻夜苦读,在高考的难关前奋力拼搏。这其中的落差,不言自喻。他不是没有痛苦过、挣扎过,他说,自己后来有一段时间其实死都不想回去复读,就算专科也想走。但高考落榜的不甘、被超越的不甘、发挥失常的不甘,就像一根刺埋在心里,拔出会疼,任由它长在心里,却只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他没有选择将就,委屈自己去上一个与自身实力并不相符的学校,而是选择了复读,再战高考。
02追风:寻他千百度,灯火阑珊处
复读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比考试,比成绩,更要比恒心和耐力,要沉得住气。复读那一年唐翊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状态,换了个全新的环境,选择了住校,几乎等同于与世隔绝,从此开始了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在那段时间里,他的QQ账号甚至都是同学帮忙打理的。
唐翊是个习惯于将一切事情都列入计划的人。他看的清楚,想的长远,从来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走向何方。复读期间,通过同龄人的一字一句,他暗暗地勾画了一个朦胧的、理想的大学生活蓝图:比如每天要记多少个单词,保持学习成绩,拿到奖学金,尽早考取各类等级证书,大三开始准备考研等等目标。但这一切,都需要他首先踏入大学的校门。因此,他将一切规划得细致清晰,却不脚踩棉花地空说大话,他每天按照计划地早起学习,和往常一样上课,整理笔记,考试,总结错题,复习,弥补短板,只是比过去更加坚定和认真了。
时光总不会辜负有心的人,唐翊的付出终于在2017年夏天得到了回报,他如愿来到了海师。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想起了自己初中的历史老师,也正是受到了这位老师的影响,他选择了填报师范专业。
初一的唐翊成绩并不很好,属于班上中等偏下的水平。当时历史课晚自习有个活动,就是拿一节课,让“小老师“给班里的同学讲练习题,”小老师”以班上同学自主报名的形式确定。有天晚上就是唐翊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题。但是因为那时他成绩不好,在班里没什么“话语权”,在讲台上讲题的时候,虽然老师就在台下,但班里还是闹哄哄的。没几个同学认真听他讲题,当时的他站在台上真的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只想赶快讲完下台。讲完之后,老师给他做了简要点评,说了讲题时的亮点和不足,也批评了班里同学的纪律问题,最后居然把他任命成了历史科代表。这在年少的唐翊看来有点不可思议,也许是因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那之后,他的成绩开始稳步提升,最终以A2的中考成绩考进省重,再从省重到了如今的海师。他说:”一个老师的举动很有可能改变一位同学的一生。到选择志愿的时候,也结合自己的性格(更喜静、喜文学),所以报考了师范学校。“
正是这些机缘巧合之下,唐翊来到了海南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开始了他四年的大学生活。
03筑梦:夜读万卷书,日行万里路
来到大学以后的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大一开始,唐翊进入了院青协,一路从干事到部长,校里院里的各种活动总是能看见他的身影。他还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比赛,无数大大小小的活动和比赛让他增长了很多见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却也在挤占他的课余生活。但他认为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如果说世界上有两种只要投资就会获得回报的事情,那么一定是运动和学习”。在慢慢地摸索中,唐翊逐渐找到了各类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平衡点。他依旧参加各类比赛,实现自己拿奖学金的目标,但也从不落下专业课的学习。他会在课后看老师推荐的相关书籍和文章,会在慕课上找喜欢的课程来听,会为了自己喜欢的汉语语法学苦心钻研。
按照多数人的想法,语言学枯燥抽象,学习这一专业大多是为了对付专业课考核和以后的工作着想。但在唐翊看来“语言学是人类所有重要学科中最伟大的学科之一。因为语言是所有学科赖以生存的前提,我们能够得以交流,将自己的观点传达给别人,文字、观念得以保存,都是语言的功劳。”他认为不应当功利地去对待学习,他并不排斥为了获得更高的文凭而将学习看作一种功利性的活动。可是他更喜欢从广义的角度来定义功利性,即实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变得更好。他说,我们热爱的事情说不定在今后的某一天会变成自己的闪光点。他喜欢古风歌曲,喜欢里面的从古典诗词改编而来的歌词、喜欢传统乐器的伴奏,于是跟随同院的学长开始学习竹笛。后来,当他得知成为一名汉语教师需要一门中华传统才艺时,他不禁暗自庆幸;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以一个过客的身份,看看不同世界的人们,了解他们的世界观,所以参加了赴美带薪实习,也从中提升自己,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锻炼了口语。他的学习一直都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但却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赴美带薪实习的经历,让唐翊感触良多,尤其是深深感受到了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第一是审美,我们怕晒黑,但他们喜欢美黑。每次外面大太阳,我出门必打伞,然而开车路过的他们会把车窗打开,探出脑袋问:‘下雨了吗?’在国内,一部分人对自己的身材有极度严格的要求,甚至有一点身材焦虑。但是在外面,尤其是欧美国家,能占公交车两个位置的胖子很常见。”
最令唐翊深受触动的,是在美国残疾人可以完全自信地出现在公共场合。以他工作的水上乐园为例,经常能遇到残疾人在游乐园里面玩耍。甚至有一次他还遇见一个下半身已经完全被截掉的小孩,从他后背的形状可以看出,由于长期靠手移动,脊背已经完全变形,但是他仍坚持自己登上楼梯,准备去玩水上过山车。这与唐翊一次参加志愿活动时,遇见唐宝被人以“不正常”的眼光相待的情形大相径庭,国内的残疾人是很少出现在公众场合的,一方面可能是国内的残疾人觉得不好意思麻烦别人,另一方面也有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的原因。所有这些审美角度、饮食习惯和民族性格上的差异不可避免地让他在美国的生活不会像国内那样适应。但这些经历却拓宽了他认知世界的角度,他可以感受到异国他乡的人们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他们怎么生活,他们怎么看待他人。这些经历都刻入了他的血液之中,融为他观察这个世界的一双眼睛。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语言学研究和提升自我的道路上,唐翊越走越远,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自己的星辰大海出发。
04梦成:所求皆吾愿,所行化坦途
如今,无论是在学院的老师还是学弟学妹们看来,唐翊都是那个温文尔雅、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虽然他也曾迷茫,在高考的难关前纠结着要不要复读;也曾焦虑,在刚开始接触专业课的时候一头雾水,担心跟不上节奏而在夜里失眠;也曾不安,在申请研究生时害怕自身条件达不到校方要求而拿到拒信。所幸,“轻舟已过万重山“,当他收到来自兰卡斯特大学、纽卡斯尔大学、格拉斯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四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时,所有的艰辛、苦楚、付出、委屈都在一瞬间化为心中两个字:值得。
现在回首过去那些囊萤映雪,目不窥园的日子,一切都像是旅行途中列车抛于身后的风景。而唐翊已经到达新的站点,繁花似锦,前程长远,新的旅途还在香港中文大学等着他去开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