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人物
人物访谈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人物访谈 > 正文
文化大师陈序经(组图)
发布时间:2018-01-11 14:29:00 来源: 作者:

文化大师陈序经(组图)

 

文化大师陈序经(组图)
 
文化大师陈序经(组图)
 
文化大师陈序经(组图)
 

  (上接B2版)

  任教岭大讲学耶鲁

  陈序经1931年由德返国后,再次受聘于岭南大学。此前的1928年,刚获得美国博士学位的陈序经曾受聘于岭南大学哲学系。这时的岭南大学云集了一批名学者如陈荣捷、谢扶雅、卢观伟等,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一心埋头学问、不求仕途的陈序经,在十多年后的1948年,成为这所被孙中山称为“西南最好”的大学的校长。

  有岭南学子曾评论:在岭南大学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共有过9位校长,陈序经校长的学术成就是最受推崇的,他的人格魅力也是最为感染人的。陈序经一生研究领域广泛,著述甚丰。

  海南大学周伟民教授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陈序经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少有的几位大师级的学者之一,是一代学人的典范。他难以计数的著作早就超过“等身”的高度,陈序经丰厚的精神遗产中,现正式出版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后人对他的研究,也只是其中的一角。据粗略统计,他已出版或未出版的著作共约六百万字,这都是他在战乱时、在繁杂的行政事务和教学任务中,偷出点滴时间倾尽心血完成的。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他的东南亚8国历史研究完成了初稿,至今对东南亚文化的研究还没有人超过他;他写的《柬埔寨史》让西哈努克亲王叹为观止,自愧作为柬埔寨人对自己民族的无知,对陈序经景仰不已!仅1947年的《文化论丛》就达200多万字,至今其许多具有经典意义的著作仍束之高阁,未能整理出版。

  1944年8月至l945年8月,陈序经应邀赴美国讲学,并参加太平洋国际学术会议。他到美国后,前半年在那里主讲的内容是中美关系及国共合作,介绍中国的抗日形势;在美国的后半年,他在耶鲁大学主讲主权论。可以想象,从一个小岛走出去的陈序经,站在耶鲁的讲坛上主讲主权论时,他是如何的充满自信和激情,交织着忧思和怀念,为苦难中的祖国,为正被欺凌的民族。陈序经由此也成为站在耶鲁大学讲坛上的为数不多的中国学者。

  三次论战震惊学界

  作为一代文化大师的陈序经,他一生曾在国内引起三次大争论,第一次是文化问题大争论,亦即震惊中国学界、引来无数名人大辩论的“全盘西化论”;一次是关于乡村建设的争论,另一次则是影响深远的关于教育问题的争论。

  1934年1月15日,广州《民国日报》发表陈序经《中国文化之出路》一文,由此在全国引发一场激烈的文化大论争。这一年的陈序经才30岁。这场持续良久的论战,几乎囊括了那个时代的知名文化人如梁漱溟、胡适等。其时,陈序经断没料到有关“全盘西化”的争论延续了半个世纪以上。

  在对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上,应当说,陈序经是一个没有足够被重视的人物,这与他实际的贡献和影响相比显得逊色些。由于陈序经是主张全盘西化最有力的代表,因此,在有一段时期的中国内地,他的思想总为研究者所畏言,即便有的研究涉及他,也是把他作为一个反面教材。陈序经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思想改造运动中,也曾这样“深刻”检讨自己:“……我著书立说也是受了这种文化(指帝国主义文化,编者注)”的影响。这种影响最深的是我的‘全盘西化’的主张。”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研究视野的拓展,诠释体系的更新,这种情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在中国内地,从博硕士论文的选题、学术会议的召开到陈序经著作的出版,都表明陈序经研究成了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重新认识这位大师终于迎来了转机。

  陈其津认为,陈序经的“全盘西化”的内涵,实际上就是要“现代化”,他提出的“全盘”,就是要区别于当时甚嚣尘上的“复古派”和“折中派”。当时有一股“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的复古思潮,这是“五四”运动的逆流。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主要是针对这股思潮的。他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效法西洋工业化。工业发达了,物质文化发达了,精神文明必将随之而变化,这是毫无疑义的。

  海南之子殒落北国

  陈序经在海南生活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对故里却一往情深!在他众多的著作里,处处流露出对海南岛的关切。只有几千字的《南北文化观》跋,两处说起海南岛;他的学术专著《中国文化的出路》和《东西方文化观》,多处提到海南岛黎族、苗族问题,并多处引述丘濬、海瑞的著作,凡谈到海南文化,他都怀着一种赤子情怀,令人为之动情!

  而在儿子陈其津的眼里,陈序经是好父亲、好丈夫。“父亲一直担任行政职务,事务十分繁忙,他在家里起床最早,5点钟我们还在酣睡中,父亲就起床了。所以,炉子熄灭了常由他劈柴生火,煮粥。我们起床了,粥还是热腾腾的。父亲给了孩子们很多细致的关怀。”已经步入老年的陈其津说起少时往事,仍对慈父之爱感怀不已。他说,父亲虽然提倡西化,可他的乡土观念却很重。由于我们兄弟姐妹都在外省长大,没有说家乡话的环境,父亲怕我们忘记了老家,常和我们讲海南话。但由于是战争年代,我们住重庆、住昆明,母亲又是广东人,因此,孩子们能讲一口流利的广州话、普通话和四川话,而海南话却只能讲几句。这一直令父亲感到遗憾。

  作为教育家的陈序经,对故乡的教育事业一直关怀备至,从解放前出任私立海南大学校董,到解放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全国院校调整中,据理力争将海南师专(海南师范大学前身)保留下来,这对海南的教育事业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原海南师专党委书记李光邦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1963年秋,广东省高教局不顾海南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全国院校大调整中,继1962年下令海南工业专科学校下马后,又决定砍掉海南师专,此事在海南引起轩然大波。此时,已经是中山大学副校长兼暨南大学校长的陈序经,主动加入这场争论,他说,海南地处亚热带,要培养开发热带地区的人才,这是其他大学所不能替代的。“难得的是,他不停留在争论上,而是连同当年的海南区委书记杨泽江,一起去找省委书记陶铸,几经周折,陶铸终于特批保留海南师专。可以这么说,在当时那样的情形下,如果没有陈序经先生的执著努力,海南师专下马是铁定的了。”已经80多岁的李光邦语气肯定地说。

  陈序经对故乡的眷恋和深情贯穿了他的一生。1962年,他带领孩子们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居。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到故乡。他总希望孩子们不要忘了归家的路。而他自己,却被迫丢下妻子和孩子们,独自一人远行了。

  1967年2月,身为南开大学副校长的陈序经,被加上“美帝文化特务”、“国际间牒”等莫须有的罪名,他的家被抄,夫妇俩被赶到一间仅有6平方米的地下室。一贯身体很好的陈序经这时已经有病在身。陈其津回忆说,2月16日早晨,父亲在那间小屋里因心脏病突发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含冤去世!他想要回乡终老的想法成为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

  著名学者端木正先生曾指出:“陈序经先生是现代中国学术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上的大师。凡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民族学,无不精审,且多有独到之见。”陈序经,一位从海南岛走出去的文化大师,在他谢世40多年之后,他的学术思想和追求真理的精神,仍在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知识界和后辈学子。

  陈序经先生年表

  1903年9月1日出生于海南岛文昌清澜港瑶岛村。

  1928年获博士学位后,应聘到岭南大学任社会系助理教授。翌年到德国从事社会学、政治学尤其是主权论的研究。

  1934年接受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聘请为研究教授。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院长。

  1946年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兼政治经济学院院长及经济研究所所长。1948年任岭南大学校长,是岭南大学第三位华人校长。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文理科与岭南大学文理科及其他一些高校系科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陈序经被任命为中山大学筹备委员会副主任。

  1954年院系调整结束后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东南亚古史及中国少数民族史的研究。

  1956年被任命为中山大学副校长。

  1957年兼任暨南大学筹备委员会副主任。

  1963年任暨南大学校长、校董事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校董事会副主席。

  1964年秋调任南开大学副校长。

  曾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广东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常委。“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7年2月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享年64岁。

  1946年出版《疍民的研究》和《文化丛书》之《文化学概论》

 

  1948年出版《南洋与中国》

  1949年出版《大学教育论文集》、《社会学的起源》、《越南问题》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版《东南亚古史研究》8种(分别是《东南亚古史初论》、《越南史料初辑》、《林邑史初编》、《扶南史初探》、《猛族诸国考》、《掸泰古史初稿》、《藏缅古国初释》、《马来南海古史初述》,这8本书1992年结集为《陈序经东南亚古史研究合集》)

  1954年至1956年写成的遗著《匈奴史稿》于1989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