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人物
校友风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记忆深处的良师
发布时间:2015-12-03 13:50:00 来源: 作者:

文/王槐珂
2015-08-07星期五
大学毕业20年同学聚会,花甲之年的比较文学韩捷进老师在台上发言时就毫不留情面地说:”你们太狠,20年才回来看望我们一次,你们早就该回来的!”就像一位年老的妈妈对失散多年的孩子的惦念和控诉。
时光如同慌慌游云,稍纵即逝,老去岁月,老去容颜,但老不去我等待你的心情。顷刻,我就像个犯错的孩子,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母校,就是这么一个地方,无论你漂泊何方,无论你离开多少年,无论你是否记挂她,她总是这么坚守在这里,寒来暑往,翘首以待你的归来。
其实,不见面并不代表不思念,这些年来,我常想起那些满腹经纶、治学严谨的中文系老师们。
(一)
印象最深刻的是《古代文论》的黄保真老师, 他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久负盛名,就连当时名声大噪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韩少功教授也慕名而来,坐在班上最后一排当旁听生。黄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已是知天命之年,头发稀疏,方额宽脸,架着一副眼睛,老学者的风范却也不失宽厚温和,他学富五车,才华横溢,讲课滔滔不绝,左右逢源,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言论如数家珍,深谙《周易》及历朝历代的典籍篇章,唐诗宋词脱口而出,上课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讲到忘情处,不由用指尖捋一捋散落在额前的几缕发丝……这样学识渊博的老师,就像一口泉眼丰沛的古井,活水源源不断汩汩入心,他的课堂,深厚宽广,是文化大餐,是一种视听享受,每每我们听得聚精会神,笔记也做得很认真,以致往往忘记了下课的时间。
至今还清楚记得他和我们讲过的杜甫的”绿叶成荫子满枝”的相见恨晚的典故,还有为我们描绘的”荒荒油云,寥寥长风”的恢弘场面,也记得他教导我们”记诵之功不可无”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更记得他告诫我们年轻人要有七分狂气的自傲,还记得年少的我,走入他书房看到他藏书之多的震撼……原来一个古文功底深厚、闲庭信步的老师背后支撑他的就是这浩如烟海的典藏!
而这一些耳濡目染无形之中已对学生时代的我无疑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乃至,从那时起我就认为读中文系的人就要像黄老师那个样子,于是,这样的老师一直如同标杆,对我是一种精神的引领,虽然自己不能达到,但在毕业后的工作生活中却一直这么追求,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优秀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不止是一时一刻,而应是长远终身的发展。每每记起这样的老师,内心是一种温暖,虽然,我已经离开他许多年。
光阴荏苒,转眼我也已为人师二十载,每次当我站在一届新生的面前,我总不忘告诉孩子们当年黄老师教导我们的那一句话:学习语文记诵之功不可无。师生之情有尽时,而流传的精神与品质可代代相承……
虽然时空阻隔,却多想再回去听一听黄老师的一堂课。虽然不再见面,但常常牵挂与想念,一直担心他是否安好,这一次聚会,最想见的人是他,但却没能到场,他已回北京,身体欠安,只好把敬意与思念化为深深的祈福,祝他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二)
在四年大学生涯中教我们时间最长的是林绍伴老师,大一大二的时间他一直在陪伴我们,从新生接触的《语言学概论》到后来的《现代汉语》及《速记》课程,整整在他门下学习两年的时间,因此,在所有的大学老师当中,他是我们最熟悉的人。
教我们的时候他已年近花甲,从他一根根直竖的短粗头发,可见他曾经倔强的个性,但初次见他,你却觉的他是清风明月一样的人,随和亲近,却不流俗。他常穿一双白底黑面的旧式布鞋,背一个旧得有些泛白的军绿色书包,着白棉衬衣,干干净净,勤恳朴素中不失古拙之美,听说文化大革命时期他曾吃过不少苦头,岁月沧桑,具体什么情况,我们从来都不敢问起。
经历了时代的惊涛骇浪,有的人越挫越勇,有的人变得小心谨慎,林老师属于后者,一直和颜悦色,低调谦逊。他爱岗敬业,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书本上密密麻麻的圈点勾画和笔记,备课仔细认真,关注每个学生,每本作业精批细改,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总是耐心解答,课堂上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常常不遗余力示范国际音标的发音,教我们读一些古怪离奇的高难度音符,引得我们一阵欢笑,也让课堂流淌轻松快活的气氛。
之前,我认为大学老师总是威严而又高高在上的,但他却常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倾听我们的声音,与我们亲切交谈,如春风和气。
《速记学基础》是林绍伴老师开发的独家课程,全校只有他一个人开课,也算是选修课,班上大多同学也纷纷投奔他的门下,他教我们熟记代表二十一个辅音声母和韵符的不同的速记小符号,每次课后总布置抄写作业,要求我们规范书写,注意笔顺、长短、曲直和角度,对我们写得不正确或不规范的音符总是用红笔勾画,细心订正。
事隔多年,所学的《速记》我已经全部忘怀,而林老师上课的情形却历历在目,其谆谆教导也一直铭记于心,他热爱工作,刻苦钻研,无微不至的严谨作风也深深感染了我,直到多年之后,我还是觉得当老师就应该像林老师的样子。
转身即天涯,相聚太短,思念太长。大学毕业20周年同学聚会宴席上,才有机会见到林老师,那是我特别想见的人。
人生的轨迹,应该是这样一个圆吧,在四季轮回中,我们各奔东西,各自老去,却又彼此相牵,偶然相遇。
最美的相遇是久别重逢,那一刻,惊喜之情溢于言表。我搬来椅子坐在他身边的位置与他共进晚餐,他依旧还是当年那个和蔼可亲的老人。
时光如同闪电,一晃20年就消失了。林老师今年已经78岁,童颜鹤发,精神矍铄不失清健,问他身体状况的时候,他还幽默风趣地回答:”牙齿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顺势倒下了。”看着他健体安康,已是最好的慰藉。这些年里,我们忙忙碌碌,俗务缠身,对老师连问候都没有,实在是惭愧万分!而孰知,当我们几乎要把老师遗忘的时候,他还小心翼翼怀揣着我们最珍贵的忆。闲聊叙旧间,他小心翼翼地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上面是他的字迹,写着我们的名字,性别,籍贯,还有考试成绩,他还不忘补充一句说这是当年那些《速记》考试成绩优秀的同学。我在”乐东”籍一行找到了我的名字,告诉他这就是我,他从文件袋里取出为同学们准备的当年他编撰的《速记学基础》课程,发放到我手里,格外亲切,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我还是那一个白衣胜雪的中文系女生…… 往事重现,却隔着亮铮铮的玻璃门,唏嘘感慨,心中充满太多的辛酸与感动。
一架春风,满庭秋实,长情人便如此吧!
还是往昔的严谨作风,林老师受邀请参加聚会显然是做了精心准备的,他还赋诗三首献给我们91中文本毕业20周年聚会以示庆贺,诗歌充满炽烈的激情及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一直认为,心怀诗情的人,无论多老,都有一颗赤子之心,一颗慈悲之心,一颗多愁善感之心……
知名主持班里留校执教的杨若虹同学在台上深情朗读林老师的诗歌,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余音绕梁。
此情此景,风华正茂,恰同学少年,指点江山。
人世苍茫,多年之后, 林老师,年愈古稀,在我心目中,还是那一个激扬文字的少年。
 
(三)
90年代初,海南刚建省,经济特区吸引内陆弄潮儿纷纷下海,各种人才引进,各种投资,房地产泡沫经济带来一时繁华,海口也成了纸醉金迷的不夜城。高校这片文化重地也略有波及,我们的第一任班主任开始下海,班上有个别男生开始炒股,还有同学在校园里和校友合伙经营舞厅、茶吧、溜冰场等,就连认真学习常获取奖学金的501宿舍的小伙伴们也跃跃欲试,在宿舍营销生活日常用品,一同到府城中介路进货。在学习之余,体验生活,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做点小生意,打点零工,赚点小钱,自食其力,已经成为时尚潮流,貌似那是个无商不欢的年代。
可那仅仅是丰富大学生活的一点小插曲,早早到教室占位置晚自习,每日光顾图书馆,遨游书海刻苦学习是常态, 不管外界如何喧嚣,到底学校还算是一片净土。
孜孜不倦坚守于这片净土的就是那些饱读经书、学识丰瞻、治学严谨的教授们。之前我写过的黄保真老师和林绍伴老师就是典型的代表。
大学四年,教我们的老师中不乏女老师,她们努力工作,热爱生活,涵养丰富,风姿绰约,气质极佳,美丽动人,是最令我惊羡与仰慕的人。也许是有某种相通的特质, 那时我就想,女人就应该像她们那样有姿有色地活着,直到老去。
她们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言谈举止,精神风貌,无不流露出知性之美,让人赏心悦目。
来自北师大的李老师,20多岁,年轻貌美,白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乌黑的直发自然披垂,有时用橡皮筋往后轻轻一拢,露出清丽的姿容,时常着一袭飘逸长群,文艺范,充满青春的气息。
在大一时候平房教室里她教我们的《现代汉语》,她的普通话很标准,声音温柔甜美,悦耳动听。她的课上得流畅而简洁,就像她的人一样,干干净净,天生丽质,不拖泥带水。
有一次台风天,风雨交加,来势凶猛,大家以为不用去上课了,都在宿舍睡回笼觉,而她却风雨无阻按时到平房105教室等待我们来上课。
勤勤恳恳,坚守岗位,严于律己,认真工作,这就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岁的李老师。
她是北师大的研究生,毕业后背井离乡,追随爱人安家落户海口。可是,好景不长,还没有等到我们毕业她的婚姻就触礁,离婚后不久她就嫁给了那个从学生时代起就一直等待她的男子,从而调离了海南。
最后一面见到她,是在海口秀英港码头,我送同学上渡轮,遇见她与第二任丈夫一起乘船回广州。
那时虽然不经世事,不懂爱情,但从李老师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一名女子对爱的勇敢与执着的追求。世事无常,却不气馁,不消沉,一样活出自我,不失个性与风采。遭遇挫折,仍相信爱情,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
因此,中文系的女老师在我心目中是非凡女子,她们有文化,有气质,有风度,不是一般男子能企及,如韩捷进老师的聪慧干练,李萍老师的平和大气,樊启帆老师的雷厉风行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位傅素莲老师,永远是轻徙莲步,从古典图画里走出来的样子,是误落凡尘不食人间烟火的曼妙女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她教我们这些诗句的时候,已是不惑之年,却像一朵白莲一样亭亭玉立于人世,一颦一笑间散发出仙女的气息。
老师极为爱美,对着装很讲究,每堂课几乎不重复服装,淡淡的妆容,身形苗条,穿什么都好看,婉约有致,偶有穿上一款立领的亮色旗袍更显风韵,那是老时光里浸泡却永不褪色的一种美,那是积淀了上千年的诗词歌赋散发出来的由内而外的娴静气质……
那该是怎样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蕙质兰心,温润如玉,宠辱不惊,静看天上云卷云舒,庭前花开花落,一直优雅到老去……
这一次我们大学毕业20年聚会,傅老师已经退休移居悉尼,不能到场,无缘再睹她的芳容,但记起她,内心一片清净愉悦,如莲盛开。
一直庆幸自己是一名中文系女生,在渴望求知、拔节生长的季节幸运地遇上这些满腹经纶,学识丰富,独具魅力的老师们。罗素曾说,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他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我认为这就是文人的品质。从中文系老师们的身上,我传承的是这样的文人品质还有自由的思想,浪漫的情怀。
师恩难忘,流年似水,佳期如梦,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世事如何变迁,容颜怎样改变,只愿自己是那一款穿白棉长裙的永远的中文系女生……
 
(后记:黄保真老师于2015年9月13日下午在北京逝世,谨致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