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人物
校友风采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校友风采 > 正文
时代骄子--张九精
发布时间:2014-10-22 11:12:00 来源: 作者:

 张九精,男,1981年生,2002年入学,2004年入党,原海南师范大学政法系第二学生党支部副书记。曾任班级生活委员、班长、校团委组织部学生部长。曾被评为“省青年欢乐节先进工作者”,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共青团干”,校“优秀共青团员”,校“十佳青年志愿者”,校“优秀三好学生”,2005年7月,张九精被学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5月荣获海南省第12届“五四青年奖章”。2005 年底,在海南师范大学“校园十大感动人物”评选活动中,张九精同学从20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广大学生高票评选为“校园十大感动人物”之一。

  2006年4月13日,《海南日报》以一个整版对张九精同学的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随后,包括中国教育网、中国精神文明网在内的诸多平面媒体、网络媒体也纷纷给予转载报道,引起了各高校和社会的强烈反响。5月12日,中共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周文彰在了解张九精的事迹后,为他捐赠1000元,以帮助张九精同学顺利完成学业。5月8日,中宣部第235期《新闻阅评》以《大力报道既有时代特色又有传统美德的先进典型:海南日报报道大学生张九精堪称好榜样》为题,对张九精事迹给予充分肯定。阅评员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像张九精、洪战辉这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传统美德于一身的先进典型,显得尤为可贵。”5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此专门批示,要求中央电视台对张九精同学的事迹进行报道。5月15日,中央电视台通过新闻联播节目把张九精同学的感人事迹推向了全国,更多的人从此认识了张九精。他的感人事迹从此更多地感动了校园,感动了师生,也感动了社会。
一、秉承美德尽孝道:带着病父求学
  张九精,河南新蔡县韩集乡天庙村人,自幼家境贫寒,5岁时便随打工的父母迁到辽宁省葫芦岛市。初中三年级时,张九精的母亲在一次火车事故中不幸遇难,使他对生活的苦难有了真正的理解。受此打击,一开始,张九精的成绩直线下降。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又慢慢地缓过劲来,坚定了信心,考取了海南师范大学。大一下学期,那是他父亲糖尿病病发最严重的时候。打电话时,他父亲在电话那头什么也听不见,无论张九精怎么大声地喊。在和父亲的电话联系中,张九精强烈地感觉到: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父亲的情况都非常糟糕,张九精心疼地落泪了。从那时起,张九精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改善生活条件,得到经济上的支撑,把父亲接过来一起过,让他生活得好一些。
  从大一开始,张九精就踏上艰辛的勤工俭学之路,先后做过电器促销、床上用品促销、文具促销和建筑防水工程、家教等勤工俭学工作,靠勤劳改变生活处境,以早一点把父亲接到身边照料。2003年8月,拿到暑假做家教挣来的2000元后,张九精说服了患病的父亲,并把他接到海南。一到海南,等父亲休息两天后,张九精放弃了所有家教的时间,叫上几个最要好的朋友,陪父亲到海边散心、游泳,细心照顾。
  看到儿子求学这么辛苦,父亲张玉美心里十分过意不去。到海南的第七天,张玉美就决定“找点事做”――捡破烂。因为担心会给儿子丢脸,张玉美最初收破烂是“偷偷摸摸”的,晚上才出来捡。张九精察觉到父亲的顾虑后,于是抽空陪父亲一起捡破烂。他对父亲说:“咱们用双手劳动挣钱,有什么丢人的?!”在捡破烂的路上,张九精遇上同学也不躲避,父亲弯不下腰时他就帮着捡。父亲从此也终于敢光明正大捡破烂了。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张九精经常给父亲沏壶苦丁茶,因为听说苦丁茶对治糖尿病很有好处;他天天陪父亲吃饭,陪他老人家说说话,解解闷,听父亲发发牢骚;他会在天冷时,把学校发的厚被子给父亲,让父亲睡得暖和,并抽空去给父亲洗衣服,捶捶背......就这样,他边求学,边打工,边悉心照料父亲,用超乎寻常的坚韧毅力承担起了赡养、照顾父亲的责任。尽管无钱就医,但在张九精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状态开始好转,体重也开始增加了。这些也许在别人眼里并不起眼,但张九精觉得很幸福,很值得回味。他说:“能为自己所爱的人做一点事,让他不那么劳累,让他开心,这不就是我们所想要的日子吗?”他对父亲说:“爸,虽然在物质上没帮上我什么,但您给了我很多,都在我心里,那就是质朴、真诚和自信,您教会了我怎样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不是正如你您说的吗: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您看,我们一路风雨兼程,不是这样走过来了吗?”――是的,就是这样,虽然生活贫困,他不怨天尤人,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伴着父爱,与父亲同甘苦、共患难,凭着坚强、勇气、自信,一路走过来,走出了不平凡的足迹,走出了不一样的精彩。而他脸上依然是乐观、灿烂如阳光般的笑容。
二、讲诚信献爱心:感动校园
  同学们知道张九精带着父亲上学的事情后,都想帮这位班长一把。全班50多位同学,每个宿舍,都开始收自己平时随手丢掉的废品,如矿泉水瓶、旧书报等,先在宿舍集中,再由生活委员统一收起来,交给张九精的父亲。然而。令同学们没想到的是,九精和父亲把废品卖掉后,把钱上交班会费。
  在大学期间,张九精曾担任班生活委员、班长、校团委组织部副部长、系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他在学生工作这个舞台上辛勤地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倾注着自己的心血,尽心尽力为广大师生服务。他笑着说:“我是从基层做起的,从班里的一名小小的生活委员一步步走过来的。其实干工作需要的就是诚信和肯干。这样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肯定与支持”。大二那年,他任班长,组织了一次全班性的外出旅游活动。当时他向全班承诺每一位同学最多出多少钱,可后来费用还是超出预算了,因为包车的经费突然由1200涨到了1400。他心想,不能让同学们再掏钱啊,因为他承诺过每人只付那些钱,决不能失信于全班同学!于是他从自己紧张的生活费中硬拿了两百块钱补上。-―-那是他近一个月的生活费呀!但付出就有回报:那次旅游活动,大家都玩得很开心,也增强了班里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张九精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却主动把难得的勤工俭学岗位让给与他同样困难的同学,更懂得谦让,更具爱心。有一天,下着小雨,他和一位同学到海口明珠广场旁的大英天桥去找家教。从早上8:00站到中午,看大街上行行色色的人来来往往,等啊等,脚也麻了,腰也酸了,那天上午共有七个家长来打听情况,最后终于谈成了一份家教工作。可一份工作,两个人,谁来做?这是他俩辛辛苦苦冒雨站了一上午的劳动所获啊!有了工作就可以暂时解决经济上的窘迫,谁不想做呢?回来的路上,他俩默默无语,心里都在琢磨着怎么办才好。到了学校大门口,张九精对朋友说:“这份家教还是你来做吧,你小子可要好好干,干出点成绩来 。”当问起九精当时为什么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时,他坦诚地笑了,说:“路上我就在想,也许他比我更加困难,我为啥不把机会留给那些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呢?既然他是我的同学和朋友,我理所当然更应该帮助他啊,这样我心里也很高兴、很舒坦。”到了大三,张九精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系里和学校团委的赏识,他先后担任了校团委组织部学生部长、政法系第二学生党支部副书记。他需要组织协调参与许多活动,这样一来,勤工俭学的时间就大大减少了,但张九精舍不得、也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学生工作。为此,他不得不放弃一些打工赚钱的机会,包括家教。大二时,他当班长,为了能多组织策划一些活动,他放弃了那份待遇不错的家教;在担任校团委组织部学生部长时,为了把任务完成,他放弃了康佳彩电销售临时促销员负责人的工作。大二暑假期间,他参加了学校修复图书的工作,为了加快工作进度,每天他和同伴们至少要干12个小时:搬运、选书、分类、排版、粘封面、搬运,就这样一道道工序地完成,总共干了12天。虽然酬劳与想象的相差很多,但却锻炼了他对工作的态度:踏实、耐心、坚持。
  后来,在校团委老师的帮助下,从大三起,张九精获得了一个勤工助学岗位,负责团委资料室的日常管理。每月有80元的补贴。他很珍惜这个岗位,尽职尽责地做着每一项工作。
  虽然获得许多奖学金,然而,对于从不指望他人资助的张九精来说,他所获得的奖学金依然不能解决他的全部学费。而且,国家助学贷款一时没有着落。2005年底,张九精已经欠下学校学费6000多元。经再三思考,张九精产生了休学、打工赚钱、还清学费的想法。获悉张九精申请休学后,学校领导和老师纷纷表示可以个人名义帮助张九精先缴上学费完成学业,但倔强的张九精婉言谢绝。休学后,张九精到一家建材公司打工,公司老板获悉他因为贫困休学后提出先帮他缴费,也被他婉拒。坚强自信的他毅然坚持休学,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去挣学费。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经济贫困算不了什么,但千万不要思想贫困!只要你敢于面对困难,你就一定是胜者!”
三、求上进尽责任:感动社会
  尽管忙于勤工俭学、照料父亲,但生活贫困的张九精仍然热爱学习,求知若渴。而在学生活动特别多、又赶上考试功课紧张的时候,张九精总是尽量自己多承担一些工作,让其他同学腾出时间复习。和张九精一起担任团委学生干部的贾晓婷至今还记得:一次,她经过办公楼,看到办公室灯亮着。她上去一看,看到张九精正忙着整理活动材料。第二天上早自习的时候,贾晓婷发现张九精早就在教室里了,一问才知道,原来张九精忙学生工作忙了大半夜,为了不耽误学习,他在办公室里熬了一夜,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就这样,在大学期间,凭着这样一股劲,张九精克服了别人难于克服的困难,成为了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先后担任班、系和校学生干部,尽心尽力为广大师生服务,并多次获国家奖学金、海南省“优秀大学生奖学金”、学校“李兴福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学金”。
  2006年4月,临近毕业时,在学校“爱心助学基金”的资助下,张九精重返校园。然而,面对学校贫困生较多的实际,虽然在生活的重压下,张九精却依然心系和他一样处于困境中的同学。结合自己的勤工俭学经验,经过调查,他写成并向学校党委递交了《关于做好贫困生帮扶工作的几点建议》,系统地向学校提出建立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长效机制,为学校资助贫困生出谋划策,如统一回收随处可见的矿泉水空瓶、发动毕业生捐出废旧书籍、办公部门统一回收废旧报纸杂志,将所得用于帮助贫困生。
  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张九精表示:“接受采访,是我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许,更多的贫困生能从我的故事里得到启发。我的故事,也许能够让大家多几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力量,看看自己该去做的、该做到的做了没有?”对和自己家境差不多的贫困生,张九精说出了心里话:“一不要怕穷;二不要总等着靠着别人施舍;三不要自暴自弃。”
  张九精的事迹在校园和社会上传开后,他成了不折不扣的“名人”。但他说:“我还是我,一位即将毕业的贫困生。”――这就是张九精,一位笑对贫困、自立自强的大学生;一位用实际行动践行诚信、尽心履行社会责任的好公民;一位孝敬父母、尽力表达孝心的好儿子!
  张九精自幼家境贫寒,5岁时便随打工的父母迁到辽宁省葫芦岛市。初中三年级时,张九精的母亲在一次火车事故中不幸遇难,使他对生活的苦难有了真正的理解。大一下学期,那是他父亲糖尿病病发最严重的时候。2003年8月,拿到暑假做家教挣来的2000元后,张九精说服了患病的父亲,并把他接到海南。父亲张玉美心疼儿子,决定“找点事做”――捡破烂。因为担心会给儿子丢脸,张玉美最初收破烂是“偷偷摸摸”的,晚上才出来捡。张九精察觉到父亲的顾虑后,于是抽空陪父亲一起捡破烂。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张九精经常给父亲沏壶苦丁茶,因为听说苦丁茶对治糖尿病很有好处;他天天陪父亲吃饭,陪他老人家说说话,解解闷,听父亲发发牢骚;他会在天冷时,把学校发的厚被子给父亲,让父亲睡得暖和,并抽空去给父亲洗衣服,捶捶背......就这样,他边求学,边打工,边悉心照料父亲,用超乎寻常的坚韧毅力承担起了赡养、照顾父亲的责任。尽管无钱就医,但在张九精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状态开始好转,体重也开始增加了。虽然生活贫困,他不怨天尤人,不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伴着父爱,与父亲同甘苦、共患难,凭着坚强、勇气、自信,一路走过来,走出了不平凡的足迹,走出了不一样的精彩。